一、博士后流動站設站學科
食品科學與工程、輕工技術與工程
二、招收條件
1.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學術導向,自覺遵守憲法、法律和我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無不良記錄。
2.具有較強的研究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有較強的敬業精神,肯埋頭苦干,能開拓創新。
3.具有博士學位,品學兼優、身體健康,年齡一般在35周歲以下。
4.申請者獲得博士學位年限一般不得超過三年。
5.申請者在站期間能全職從事博士后研究,在職人員不得兼職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三、研究方向及合作導師
| ||
研究方向 | 合作導師 | 聯系方式 |
農產品、水產品精深加工的基礎理論和應用 | 朱蓓薇 | zhubeiwei@163.com |
食品質量安全控制 | 侯紅漫 | houhongman@dlpu.edu.cn |
乳品科學與技術、功能性益生菌 | 牟光慶 | gq6552002@aliyun.com |
蛋白質資源開發與利用、蛋白質構效關系 | 杜明 | duming121@163.com |
食品功能與營養、蛋品科學與技術 | 林松毅 | Linsongyi730@163.com |
貝類精深加工、海洋功能脂質 | 周大勇 | zdyzf1@163.com |
海洋營養功能食品及食品加工過程營養成分變化機制 | 譚明乾 | mqtan@dlpu.edu.cn |
魚類加工理論與應用技術 | 董秀萍 | dxiuping@163.com |
食品膠體 | 吳海濤 | wht205@163.com |
魚貝類加工理論與應用技術、食品加工過程的風味和品質變化機理及調控 | 秦磊 | qinlei@dlpu.edu.cn |
微生物食品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 葉淑紅 | shuhongye@dlpu.edu.cn |
食品中活性物質抗菌及健康功能及應用 | 夏效東 | foodscixiaodong@yahoo.com |
食品生物技術、蛋白質構效關系 | 錢方 | qf09@163.com |
油脂加工與功能營養 | 胡蔣寧 | 5103725@qq.com |
藻類綜合加工利用技術 | 啟航 | qihang55@163.com |
海洋多糖的研究與開發 | 宋爽 | songs1008@163.com |
發酵食品和食品微生物 | 張素芳 | zhangsf@dlpu.edu.cn |
海洋多糖的生理活性研究 | 楊靜峰 | yjfgo@163.com |
蝦精深加工與高值化利用、蛋白質資源開發與利用 | 孫娜 | sunna1215@126.com |
食品安全檢測及控制 | 陳翊平 | chenyp@dlpu.edu.cn |
海洋營養功能性食品 | 蘇文濤 | suwentao2020@yeah.net |
發酵食品和發酵工程 | 林心萍 | yingchaer@163.com |
發酵乳制品中微生物構成及發酵特性研究和食品用菌種資源及益生菌功能研究 | 妥彥峰 | tuoyf@dlpu.edu.cn |
蛋白質資源開發與利用和蛋白質可控聚集與界面調控 | 吳超 | wuchao@dlpu.edu.cn |
藻類多糖的活性研究和藻類多糖在食品中的創制研究 | 艾春青 | acqdongying@163.com |
脂質基營養食品設計制造與綜合利用 | 宋亮 | songliang@dlpu.edu.cn |
海洋營養功能性食品 | 王海濤 | wanght@dlpu.edu.cn |
調味料開發與理論研究 | 徐獻兵 | xianbingxu@gmail.com |
| ||
研究方向 | 合作導師 | 聯系方式 |
生物質能源與材料 | 孫潤倉 | rcsun3@dlpu.edu.cn |
生物質能源與功能材料 | 安慶大 | anqd@dlpu.edu.cn |
生物催化與生物分析 | 田晶 | tianjing@dlpu.edu.cn |
生物質精煉與紙基功能材料 | 平清偉 | pingqw@dlpu.edu.cn |
生物基纖維材料與造紙化學品 | 王海松 | wanghs@dlpu.edu.cn |
制漿造紙技術與植物纖維資源轉化 | 石海強 | shihq@dlpu.edu.cn |
制漿造紙清潔生產與生物質利用 | 韓穎 | hanying@dlpu.edu.cn |
制漿造紙清潔生產與生物質組分分離利用 | 李海明 | lihm@dlpu.edu.cn |
微生物代謝與分子生物學 | 楊帆 | yangfan@dlpu.edu.cn |
生物質基功能材料及硅藻土的高值綜合利用 | 張健 | zhangjian@dlpu.edu.cn |
生物質基功能材料 | 郭延柱 | guoyz@dlpu.edu.cn |
生物質催化轉化及木質素基功能材料 | 肖領平 | lpxiao@dlpu.edu.cn |
微生物發酵與代謝控制 | 陳明 | chenming@dlpu.edu.cn |
生物制造與細胞工程 | 張宗申 | zhangzs@dlpu.edu.cn |
應用微生物資源與生物活性物質開發利用 | 金朝霞 | jinzx2018@163.com |
木質素高值化利用 | 王興 | wangxing@dlpu.edu.cn |
生物質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與開發 | 李堯 | Liyaodlpu@163.com |
生物質基化學品及功能材料制備與應用 | 馬紀亮 | jlma@dlpu.edu.cn |
木質纖維智能感知功能材料 | 杜健 | dujian01@dlpu.edu.cn |
生物質能源及高值化利用 | 魯杰 | lujie@dlpu.edu.cn |
生物質基智能與活性材料 | 呂艷娜 | lvyn@dlpu.edu.cn |
纖維素基高比能固態鋰電池器件研究 | 高雪潔 | gaoxuejie@dlpu.edu.cn |
1.人事和工資關系轉入我校的博士后研究人員,按學校在職人員管理,在站期間享受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等福利待遇。
2.人事和工資關系轉入我校的博士后研究人員年薪20萬元左右。
3.人事和工資關系未轉入我校的博士后,學校根據實際工作情況給予每月2000至3000元的生活補貼。
4.根據實際情況可為博士后研究人員提供博士后公寓。
五、設站學科簡介
1.食品科學與工程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具備完整的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人才培養體系,擁有食品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食品科學、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食品機械、食品安全與質量管理工程等6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生物與醫藥工程碩士、食品與營養農業碩士等2個專業學位授權點;本科教學開設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和食品營養與健康三個專業。入選第一層次的“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對象,在ESI排名進入農業科學領域全球前1‰,在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2022、2023連續兩年位列全國第3名。
現有科技部批建的海洋食品加工與安全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海洋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食品工程技術轉移中心、海珍品精深加工國際合作創新基地、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國家發改委批建的海洋活性多糖開發應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農業農村部批建的國家水產品工程研究中心貝類加工分中心、農產品加工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水產品加工與質量控制重點實驗室(部省共建),教育部批建的海洋食品精深加工關鍵技術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等10個國家級和部級科研平臺,有8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中試基地,1個國際聯合實驗室。
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務院食品學科評議組召集人1人,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各類國家級人才稱號1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負責人11人等,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國三八紅旗手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人等;擁有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支。
近年來,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先后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973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際科技合作計劃、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省市縱向項目400多項、校企合作等橫向項目200余項。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等各種科技獎勵30多項,其中朱蓓薇院士主持完成的“海參自溶酶技術及其應用”獲得2005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貝類精深加工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獲得2010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周大勇教授主持完成的“特色海洋食品精深加工關鍵技術創新及產業化應用”獲得2018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等各種教學獎勵20多項,其中朱蓓薇院士主持完成的“以食品產業需求為導向的食品學科研究生培養質量保障體系構建與實踐”獲得2018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新工科背景下持續改進聯動響應的食品專業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設計與實踐》獲得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發表SCI、EI收錄論文100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200余項;完成科研成果轉化近200項,創造經濟效益超100億元。
2.輕工技術與工程
輕工技術與工程學科是我校重點發展和建設的最具特色與優勢的學科之一。學科已建成東北及內蒙古地區唯一的輕工類本、碩、博人才培養體系,并建有輕工技術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60多年來為國家培養萬余名造紙、發酵及相關領域的科技人才。擁有3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生物催化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科研平臺及15個省級科研平臺。入選遼寧省高校“雙一流”建設學科和特色學科,強力支撐學校化學、工程學、材料科學、農業科學、生物及生物化學五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為國家輕工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作出了貢獻,在國內外具有重要的影響。
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制漿化學與清潔生產、造紙化學與紙基功能材料、植物資源化學與高值化利用、生物質能源、生物質材料、微生物資源與生物催化、發酵機理與生物活性物質轉化、極端酶工程與分子生物學、發酵過程優化與產品制備技術。
學科現擁有一支知識、年齡、學歷結構合理的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現有國家級人才稱號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輕工技術與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化學化工學部委員1人,獲得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1人,安瑟姆·佩恩獎1人,中國化學會纖維素專業委員會終身成就獎1人,入選全球最新10萬頂尖科學家2人,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和Clarivate全球高被引學者1人,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3人,獲得省級主要人才獎勵稱號23余人,學科教師在19種國際學術期刊任主編、副主編及編委等20人次。
學科科研成果獲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技術發明一等獎及遼寧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10項。新增科研經費4997萬元,其中縱向科研經費3205萬元(國家級35項累計2113萬元),橫向科研轉化73項累計1792萬元;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08件,授權60件;發表論文1005篇,其中SCI收錄738篇,中科院一區307篇、二區230篇,IF>10的SCI論文122篇,IF>20的SCI論文11篇,ESI高被引論文16篇。研發的木質素基環保膠粘劑、酶轉化法生產Rh2等稀有人參皂苷技術、生物轉化蔗糖生產異麥芽酮糖技術、廢紙纖維改性增強及清潔生產關鍵技術為我國的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六、聯系方式
1.博士后管理辦公室
聯系人:李紅梅
聯系電話:0411-86323640
E-mail:bgb@dlpu.edu.cn
聯系地址: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輕工苑1號大連工業大學人事處(綜合樓A815室)
郵政編碼:116034
2.食品科學與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聯系人:李明峰
聯系電話:0411-86318756
3.輕工技術與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聯系人:郭延柱
聯系電話:0411-86323327-602
編輯/朱南
審核/朱南、唐曉宇、王鵬
審核/朱南、唐曉宇、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