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教授的講座引經據典、旁征博引,以探討人文學科的實用價值為切入點,縱觀古今中外人文學科的發展與融合,詳細介紹了古希臘哲學、歐洲文藝復興、中國傳統儒學等不同歷史時期的人文學科發展現狀、代表人物及重要思想。張教授強調在人工智能時代,應深入思考“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所在,人文學科發展需要具有前瞻性的思想,人文學科的價值在于保存和發揚上千年的精神文化,科學與人文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他鼓勵青年人既能以開放胸懷擁抱技術變革,又能以人文底蘊錨定價值坐標,讓技術服務于人性的升華,在人工智能時代續寫“詩意棲居”的永恒命題。
在互動環節,現場師生積極參與討論,圍繞“人工智能時代如何激發學生批判思維能力”“人文學科蘊含的精神文化價值”以及“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辯證關系”等話題與張教授展開了深入交流。
人文學科承載著文明傳承與理論創新的雙重使命,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人文學科發展的同時,應進一步凝練人文學科的核心內涵,實現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相互促進與融合發展。

文字/于倩倩 圖片/劉景芳
編輯/趙晨光
審核/趙晨光、李莉、張健東
編輯/趙晨光
審核/趙晨光、李莉、張健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