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的攻堅之年。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扎根遼寧、深耕企業,圍繞服務遼寧建設萬億級優質特色消費品工業基地,聚焦建設食品工業大省、海洋經濟強省、文旅強省目標任務,發揮教育科技人才支撐作用,譜寫學校事業發展新篇章。
回首2024,我們云程發軔,踵事增華,在改革攻堅中彰顯“政治底色”
學校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嚴格執行“第一議題”制度,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守正創新推進思政課建設,校地共建“立德樹人”培育基地,“大學印象”獲批2024年度教育部易班“優質思政內容建設”培育項目。黨紀學習教育成效顯著,黨員干部學紀知紀明紀守紀,激發干事創業熱情,踐行忠誠干凈擔當。2個黨支部入選全國、全省“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強國行”專項行動團隊。高標準配合省委完成巡視工作,同題共答,把巡視成果轉化為推動學校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回首2024,我們抱樸守拙,行穩致遠,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鍛造“硬核實力”
人才培養質量取得新成效,優化調整學科專業結構布局,新增5個微專業,培育2個省級現代產業學院,獲評遼寧省教學名師6名。研究生培養提質增效。獲批省級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中國國家大學生創新競賽獲金獎1項,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獲國家一等獎6項。“拾金不昧好青年”何席宇、“見義勇為先進個人”郭旭、全員上岸“雙一流+985高校”博士宿舍等學生事跡受熱贊,得到主流媒體宣傳報道。學科建設實現新突破,3個學科入選省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學科,其中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對象。5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學校在全國大學軟科排名中的位列連續兩年實現大幅提升。科技創新邁上新臺階,學校全年到位科研經費1.5億元,牽頭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3項。朱蓓薇院士在全省科技大會作為省科學技術獎最高獎獲得者領獎。新增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新成果,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獲評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1個。培養國家級人才稱號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19人入選2024年度“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國際合作辦學穩步拓展,持續擴大來華留學生招生規模,推動高水平開放辦學,構建具有工大特色的來華留學人才培養體系,不斷擦亮“留學工大”品牌。
回首2024,我們不棄微末,久久為功,在助力全面振興上展現“工大作為”
學校以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為牽引,大力開展“扎根遼寧·深耕企業”行動,圍繞“吃穿住用”民生消費領域,與本溪、丹東、錦州、遼陽及沈撫示范區等簽訂校地合作協議,校企合作企業330余家,服務中國式現代化遼寧實踐取得扎實成效。學校與大楊集團共建華服研究院。規劃設計的泊霞灣濱海公園和仰望公園已成為傳播城市魅力一道靚麗名片和網紅打卡勝地。對大連市多個鄉村開展空間規劃和設計改造,助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回首2024,我們行遠自邇,篤行不怠,在做好服務保障中提升“幸福指數”
學校堅持以師生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增進師生福祉,讓全校師生員工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不斷提升工大師生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優化支出結構,民生支出增長明顯。持續改善辦學條件,開展校園維修改造工程,大力推進銀校合作,加強數字智慧校園建設,進一步增強網絡安全保障能力。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全校上下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前進,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和顯著成果,展現出工大人不甘平凡、自強不息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奮發有為的昂揚姿態。我們向每一位關心支持、為工大事業發展作出貢獻、付出汗水的工大人致以最衷心的感謝!走進工大門,書寫工大故事;秉持工大心,傳承工大基因,工大人對事業的敬畏與執著,對卓越的渴望與追求是學校事業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實現新跨越的最強力量和最大底氣。這種精神就像一盞明燈,照亮工大人前行的道路,也必將激勵一代又一代工大人前赴后繼、砥礪前行!
歲序更新,華章日麗。即將開啟的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是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決勝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我們要錨定目標、堅定信心、開拓進取,為助力打好打贏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決勝之年決勝之戰貢獻工大力量!
舊歲千般皆如愿,今年萬事定稱心。我們祝愿:偉大的祖國山河錦繡、繁榮昌盛!學校的事業日新月異、蓬勃興盛!全體工大人三餐火暖,四季安然!

2024年12月31日
編輯/司炳昺
審核/司炳昺、劉海麗、高麗華
審核/司炳昺、劉海麗、高麗華